一、学生情况
1.本科生27428人,其中:师范生9112人、非师范生18316人
2.研究生6980人
其中:博士生439人,硕士生6541人
3.成人教育学生16983人(专科加本科)
其中:函授生13539人、业余生3444人
4.留学生225人
二、教职工情况
1.教职工总数2549人
2.专任教师1759人
其中:正高职称340人,副高职称538人
博士学位921人,硕士学位664人
3.科研机构21人
4.教辅行政690人
5.研究生指导教师1004人
其中:硕士导师827人,博士、硕士导师168人
三、学科专业情况
1.学校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中拥有硕士以上学位授予权;博士后流动站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0个;
2.我校1998年被批准为全国第二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为安徽省最早的教育硕士培养单位。目前拥有教育、体育、汉语国际教育、艺术、翻译、旅游管理、社会工作、应用统计、新闻与传播、法律、会计、电子信息、林业、工商管理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专业学位教育已成为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厅、局级以上科研机构25个。
四、科研平台
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中国诗学研究中心;
2.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功能分子固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皖江城市带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协同创新中心;
4.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伏尔加-第聂伯两江流域研究中心;
5.安徽省重点智库(1个):安徽文化发展研究院;
6.安徽省工程实验室(3个):安徽省水土污染治理与修复工程实验室、安徽省智能机器人信息融合与控制工程实验室;安徽省新能源汽车电池储能材料工程实验室;
7.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5个):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皖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安徽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
8.安徽省重点实验室(6个):重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分子基材料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江淮流域地表过程与区域响应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光电材料与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网络与信息安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分子酶学与重大疾病机理研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9.安徽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安徽省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
10.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生物环境与生态安全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化学生物传感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基因疾病与健康生物医学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11.安徽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资源环境与地理信息工程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2.安徽省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1个):安徽省生物标本数字化公共服务资源平台;
13.安徽省旅游局智库(1个):安徽旅游智库;
14. 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1个)。
五、办学条件
1.固定资产总值255260.53万元
2.占地面积2024312.68平方米
3.产权建筑面积968231.26平方米
其中:
(1)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352952.21平方米
(2)行政办公用房53776.95平方米
(3)生活用房407767.26平方米
(4)教工住宅20158.2平方米
(5)其他用房133576.64平方米
4.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3259.13527万元
5.图书298.69万册
6.教学用计算机12383台
(数据截止时间:202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