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转载如下:
“秦朗巴黎丢寒假作业”的话题最近引起热议。
2月16日下午,在全网拥有4000万粉丝的短视频博主“thurman猫一杯”发布了一段1分37秒的视频,称在巴黎街头,一个法国人递给她两本寒假作业,说是在“厕所”捡到的,请其帮忙物归原主——还给中国小学生“秦朗”。
此后,事件走向扑朔迷离。“秦朗”是不是真在巴黎丢了寒假作业,甚至“秦朗”是否确有其人都成了谜。然而,此事无论真假,这名短视频博主都已赚足了流量。
近年来,自媒体成为网民交流信息、沟通互动的一个重要平台。由于门槛低、易操作、交互强、传播快,自媒体很快就成为网民分享信息的一个便捷途径。在自媒体上,网民们可以“零距离”地传递自己的所见所闻,高效地构建自己的社交网络。
让社会大众通过自媒体与外部世界进行连接,这是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当然是一桩好事。但令人有些尴尬的是,传统媒体时代须臾不可离开的“把关人”却似乎隐身了。
所谓“把关人”,是新闻传播学研究中一个基本的概念,最早由美国传播学者库尔特·卢因于1947年提出。卢因认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一定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才能够最终进入传播渠道。
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把关人”对于继续传播或是中止传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多年来,“把关人”理论一直在新闻实践中发挥着重要影响。
但随着传播环境的开放性、传播主体的多元性以及传播形式的多样性,自媒体的创作者们对于信息发布的“把关”过程正变得越来越简化,很多时候甚至完全敞开了“大门”。
这就导致他们发布的信息鱼龙混杂,虚假新闻泛滥成灾,尤其是少数自媒体还故意歪曲事实,恶意引导舆论,裹挟和利用网民成为其牟取一己之私的工具。
这些自媒体编造的虚假信息为何引起热议?在于其精准拿捏了受众的喜好。去年6月,成都太古里一对男女亲密牵手逛街的街拍视频火遍全网。网友发现,男方是中石油某下属公司的总经理胡某,而女方董某则是其下属,并且两人并非夫妻关系。相关话题很快便冲上热搜,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一些自媒体的推波助澜下,涉事女主所穿的那件粉红的棉绸连衣裙竟意外出圈了。这件裙子被冠以“小三裙”“免职裙”的名号,立即成为电商平台的“爆款”。在不少直播app和电商平台上,多名女主播穿着同款的裙子带货,同款裙子甚至还出现了“一裙难求”的现象。
三观尽毁,以丑为美,一些自媒体的庸俗化突破了底线。不久前,网络博主“丁胖子金牌讲师”在网络上掀起了一场巨大风波。这个浑身上下没有一处干净地方的小伙子,通过在网络平台上向网民展现自己在美国讨饭的流浪生活而一夜爆红。在人们的传统认知里,讨饭通常是因自身陷入困境而做出的无奈之举,但“丁胖子金牌讲师”却并非如此。他住在街头临时搭建的帐篷里,脏乱不堪,但别人给他介绍工作时,他却拒绝了。据说,其月收入竟高达20多万元!一些自媒体的闹剧实在是匪夷所思。
这些自媒体的底层逻辑,说来说去还是应了一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他们之所以热衷于将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事进行情绪化、娱乐化的渲染,从而让众多网友盲目跟风、追随,目的就是为了快速涨粉和变现。
美国传播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指出,电视的出现促使社会进入娱乐时代,沉迷电子内容的结果,就是让人类的思想变得浅显化,最终将会使我们成为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当前,我们早已从电子时代迈入互联网时代,“娱乐至死”的方式和途径相比电子时代要丰富得多。一些自媒体的庸俗化、闹剧化、幼稚化,让我们变得越来越肤浅,也越来越缺乏有深度的思考,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作为受众,我们该沉下心来明辨是非,不要再寻求逃避现实的短暂快乐,而要认真思考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努力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判断,避免成为被收割了流量的“韭菜”。
这一切,为时未晚。
原文阅读链接:【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