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党委宣传部 张鑫)4月9日,《安徽日报·思想周刊》刊发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庆亮教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文章。文章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必须“遵循基本规律,着力构建思政理论课教育体系”“抓住关键因素,着力提升思政理论课教育质量”,同时坚持“四个结合”、突出“四个导向”,逐步让高校思政理论课“硬”起来、“亲”起来、“新”起来、“实”起来。
现将全文转录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他还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这些重要论述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创新指明了方法论与着力点。
遵循基本规律,着力构建思政理论课教育体系
把握规律性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前提。列宁说过,“规律就是关系”“就是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抓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就要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内在关系,并做到“四个结合”:
坚持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相结合。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是人才培养不可分割和偏废的两大支撑,但在现实中,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度不高已成为制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当前高校亟需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机制上加强研究,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理念协同联动、教师协同联动、教材协同联动、教法协同联动、管理协同联动等工作机制,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完整的课程体系。
坚持课堂教育和网络教育相结合。当今时代,互联网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冲击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格局和学生的思想观念、组织方式,高校思政工作难度明显加大、空间明显压窄、模式明显滞后、弱势明显放大。面对网络时代的形势与变化,当前高校思想理论教育还非常薄弱,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按老办法、老调调、老习惯讲授,表达方式单一、回应能力不足,存在学生不爱听、不想学的问题。高校必须因时而变,进一步强化互联网思维,科学应对新媒体的机遇与挑战,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坚持思政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结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又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在这方面,人文教育往往能发挥独特的作用。人文教育重在培养人的人文素养和思想境界,本质也是思想教育,立足点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很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运用人文教育的方式进行,反而会产生更为有效的结果,容易让学生接受。高校要充分挖掘优秀文化资源,丰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如借鉴儒家思想中的“君子”文化,结合党的教育方针和新时代特点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培养新时代的“君子”。
坚持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结合。教育从一开始就是与生活相伴相生的,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随着社会分工的加深,教育专门化、学校化应运而生,它既带来了教育的效率,也带来了教育与生活的逐步分离。回归生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必然要求,离开了现实生活,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必须推进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的有机结合,实现教育与社会相统一、教育与生活相统一,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往。
抓住关键因素,着力提升思政理论课教育质量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就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坚持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为此,要突出“四个导向”:
突出能力导向,让思政理论课“硬”起来。打铁必须自身硬,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首先要努力做到专业过硬、政治过硬、师德过硬。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因此,教师要传播先进思想文化、传播马克思主义,首先自己要做到真学真懂。教师不仅要成为某一个学科领域的专家,还要对教育、对学生有着真挚的热爱,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
突出情感导向,让思政理论课“亲”起来。教育实践充分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的重要保障,是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有些教师习惯于传统意义的话语方式,喜欢端着架子,居高临下,单向说教,平时与学生缺乏沟通交流,这样的教育方式显然难以让学生接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高校教师必须做到对学生关系亲密、情感亲近、话语亲和,让学生亲其师学其道、爱其师信其道。教师必须在情感上真正把学生当作亲人,去读懂他们、关心他们、照顾他们,才可能赢得学生的信任。
突出创新导向,让思政理论课“新”起来。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活力源泉。高校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做到内容更新、手段翻新、方法创新,保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热力、魅力和活力。教师必须时刻关注社会热点、学科前沿,把最新鲜的知识和案例带进课堂,积极利用新媒体和大数据技术,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和手段提升教育的成效。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应当以唤醒主体的内在自觉为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关注、尊重和鼓励受教育者作为主体的自我教育实践,重视人的情感发展和培育,不断地起疑引思,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
突出实践导向,让思政理论课“实”起来。实践是认识之源。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打开窗户,让学生聆听窗外的声音,关注外面的世界。高校要积极组织学生到广阔的社会实践中深化对理论和知识的理解运用,在生动的实践教育中受教育、做贡献、长才干。教师在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时要关注时代热点,贴近社会现实,把握学生思想实际,从回应现实热点、解决实际问题入手,精准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创新性,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原文阅读地址:
《安徽日报》: